上海市檔案館舉辦“歷史視野中的中瑞文化交流”學術研討會 檔案圖片展同期開幕
為進一步深化中瑞人文合作交流,上海市檔案館舉辦“歷史視野中的中瑞文化交流”學術研討會。由上海市檔案館聯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、復旦大學、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現代歷史檔案館共同主辦的《友誼的橋梁——東西方文明交流視野下的上海和瑞士》圖片展也于同期開幕。

10月10日下午,“歷史視野中的中瑞文化交流”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市檔案館舉行。國家檔案局交流合作司司長趙叢、上海市檔案局(館)副局(館)長潘旭山、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現代歷史檔案館副館長內爾利希·丹尼爾出席研討會,來自復旦大學、上海大學、瑞士弗里堡大學和上海市檔案館的中外學者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。
研討會上,復旦大學丁純教授、瑞士弗里堡大學歷史學家阿麗亞娜?克紐塞爾、上海大學丁華東教授從經濟與檔案文明等多重維度,共同拓展并深入闡釋了中瑞文化交流的豐富內涵與時代意義;復旦大學朱鴻召教授、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現代歷史檔案館副館長內爾利希·丹尼爾和上海市檔案館彭曉亮副研究館員從歷史文化、新聞傳播、檔案考證的角度,圍繞1938年瑞士記者瓦爾特·博斯哈德拍攝的延安影像展開深入解讀。作為首位訪問延安的歐洲記者,博斯哈德所拍攝的紀錄片《通往延安之旅》真實記錄了從西安到延安六天行程中的所見所聞,在當時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抗戰主張提供了珍貴視角。

10月11日上午,《友誼的橋梁——東西方文明交流視野下的上海和瑞士》圖片展在復旦大學逸夫科技樓正式開幕。國家檔案局交流合作司司長趙叢、上海市檔案局(館)長徐未晚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一級巡視員高建平、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、瑞士駐滬領事、瑞士科技文化中心首席執行官奧麗、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現代歷史檔案館副館長內爾利希·丹尼爾等出席開幕式。
展覽從歷史視角回顧了中瑞友好交往歷程,呈現兩國在文明互鑒和經貿、財金合作及人文交流方面的豐碩成果。今年6月,該展覽曾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展出一周,廣受當地公眾歡迎。此次,展覽回到上海,除了保持原有的展示內容外,還特別融入了復旦大學提供的4組特色檔案,聚焦學術領域里的中瑞交流,展現了從早期學者互訪到當代科研合作的歷程。這些檔案不僅為“友誼的橋梁”增添了學術厚度,更讓中瑞文化交流從歷史敘事延伸至當下的知識土壤,展現出持續深化的生命力。
來源: 東方網
編輯|吳凡 責編|賈偉漢
